在"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蓝图下,如何让养老服务更精准、更有温度?位于天河区元岗路399号的广州市颐年护理院,正以"智慧养老+个性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为都市养老提供创新解决方案。这座毗邻天河客运站的现代化护理机构,不仅服务周边10万退休人群,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养老的标杆项目。

物联网技术赋能,打造24小时安全网
作为广州市首批智慧养老试点单位,颐年护理院构建了"1+3+N"智能照护体系。院内铺设300余个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长者心率、呼吸、体动等数据,异常情况30秒内推送至护理站。特别开发的智能床垫集成压力感应技术,可精准识别夜间离床、坠床风险,使夜间意外发生率降低83%。
更值得关注的是"虚拟护理员"系统,通过AI语音交互帮助认知症长者完成日常指令。85岁的吴伯伯在系统引导下,已能独立完成刷牙、取药等动作,家属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服务视频,这种科技赋能的照护模式,让远程尽孝成为可能。
个性化护理方案,满足多元需求
区别于传统"一刀切"服务模式,颐年护理院首创"五维评估体系"。从医疗需求、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社会参与、营养状况五个维度,为每位长者定制专属护理计划。针对术后康复长者,配备智能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为糖尿病老人设计低GI饮食方案,联合三甲医院营养师每周调整食谱。
机构特别设立"长者学院",开设智能手机使用、短视频制作等课程。78岁的李阿姨在这里学会剪辑旅行视频,作品获"银发短视频大赛"优秀奖,这种个性化服务使入住长者生活满意度达98.7%。

社区嵌入式运营,构建养老生态圈
广州市颐年护理院创新"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模式,在元岗路周边3公里范围内设立5个社区服务站。为居家老人提供智能监测设备租赁、上门助浴等服务,年服务量突破2万人次。机构与周边幼儿园共建"代际乐园",每周开展手工课、故事会,让长者与幼儿互动,有效延缓认知衰退。
这种开放式的运营模式,使护理院成为社区养老枢纽。数据显示,参与社区活动的长者社交频率提升3倍,抑郁情绪发生率下降71%,真正实现"养老不离家,服务进家门"。
政策红利加持,打造普惠标杆
响应民政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颐年护理院实行"基础服务政府指导价+增值服务市场调节价"的收费模式。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每月可享受最高2500元护理补贴,特困人员更可申请"零付费"入住。机构建立"爱心银行"志愿体系,健康老人通过服务积累积分,可兑换理疗、旅游等服务。
作为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颐年护理院已为1200余人次办理长护险报销,个人支付比例降低至15%。这种"政府补一点、机构让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使床位使用率达97%,成为行业公认的"普惠养老样板"。
24小时服务热线:400-6621-021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元岗路399号

在这座充满科技感的护理院里,每个细节都在证明:养老不是简单的生存照顾,而是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延续。当物联网遇见人文关怀,当政策红利转化为真实福利,广州市颐年护理院正以创新者的姿态,为中国养老产业探索着可复制的智慧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