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随着广州市"城市更新与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政策落地,如何让老年人在熟悉社区环境中安享晚年,成为民生工程的核心课题。在天河区元岗路399号,广州市颐年护理院正以"社区嵌入式养老+智慧服务"的创新模式,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新标杆,为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体系升级提供鲜活样本。

社区嵌入式养老,重构银发族"生活半径"
作为广州市民政局首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广州市颐年护理院突破传统养老机构"孤岛式"布局,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居民家门口。护理院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设有全托床位200张、日间照料位80个,服务范围覆盖元岗村、长兴街等周边3个社区,常住老人超1.2万人。
这种"小规模、多功能、社区化"的运营模式,已在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社区老人居家养老意愿提升47%,家庭照料压力降低32%。而广州市颐年护理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推出"三站三中心"服务架构——社区养老服务站、老年助餐服务站、老年教育学习站与健康管理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权益维护中心,形成"养老+医疗+教育+文化"四位一体服务网络。
正如入住老人陈伯所言:"这里就像第二个家,早上做完康复训练,中午在食堂吃顿热乎饭,下午和老伙计们下棋聊天,晚上回家睡觉,比住养老院自在多了。"
智慧化服务升级,让养老更"懂"老人需求
在"互联网+养老"政策支持下,广州市颐年护理院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覆盖健康管理、安全监护、生活服务的全场景智慧养老体系。
护理院内,每位老人配备的智能手环可实时监测心率、血压、血氧等生命体征,数据通过物联网平台同步至护理站及家属手机端。若出现异常,系统将自动触发三级响应机制:1分钟内通知值班护士,5分钟内医护团队到场处置,同步联系家属告知情况。这种"无感化"健康监护模式,已在越秀区六榕街社区试点中成功预警127起突发健康事件。
更值得关注的是,护理院引入广州民政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研发的智能床垫与非接触式监测系统。通过分析呼吸频率、体动数据,可提前72小时预警跌倒风险,结合地面压力传感器形成的"隐形防护网",将院内跌倒事故率降低63%。正如独居老人李伯所言:"这里的技术让我觉得比子女还可靠。"

医养深度融合,打造"家门口"的健康守护站
在医养结合政策支持下,广州市颐年护理院突破传统养老机构医疗资源匮乏的瓶颈,构建起"小病不出院、大病有通道"的分级诊疗体系。
护理院内设全科门诊部,配备心电图、B超、远程会诊系统等设备,可开展慢性病管理、术后康复等86项医疗服务。更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建立绿色通道,住院老人可通过"亲情通"平台直接预约专家号源,急诊转运车辆5分钟内抵达,实现"养老-医疗-康复"无缝衔接。
这种模式在北京市海淀区和熹会老年公寓已验证其成效:通过专业医疗团队驻点服务,入住老人年均门诊量下降41%,住院率降低28%。而广州市颐年护理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引入中医理疗机器人与靶向康复训练系统,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定制个性化康复方案,临床有效率提升至89%。
政策红利加持,银发经济催生品质养老新选择
随着《广州市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出台,适老化改造补贴、智慧养老产品消费立减等政策为老年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广州市颐年护理院积极响应,推出"政策补贴+机构优惠"双叠加计划:
符合条件的老人申请居家适老化改造,可享30%补贴,最高1万元;
入住护理院选择智能护理套餐,叠加使用"乐活羊城"消费券,月费直降1200元;
参与护理院组织的智能手机培训、VR认知训练等课程,可获积分兑换助浴椅、家庭吸氧仪等适老化产品。
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已在重庆银发主题商业综合体取得成功:通过政策补贴带动,老年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17%,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使用率提升340%。而广州市颐年护理院更进一步,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服务升级,让老人以更低成本享受更高品质的养老生活。
广州市颐年护理院现开放全托养老、日间照护、居家上门服务三大模式,提供24小时专业护理、定制化膳食管理、多元化文娱活动等全方位服务。

咨询热线:400-6621-021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元岗路399号
在这里,社区不再是冰冷的建筑群,而是承载温情的港湾;养老不再是简单的生存照料,而是充满尊严的品质生活。广州市颐年护理院,正以社区嵌入式养老之名,重新定义银发时代的幸福可能。
以上就是“城市更新背景下,社区养老如何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的相关内容,更多需求请关注广东康养网或垂询:400-6621-021。